上周一个家长前来咨询说:
我女儿现在上小学,在学习中总有畏难情绪,如弹钢琴练到一首新曲子时,她总是特别排斥,不肯好好弹;学舞蹈时也是这样,一遇到新的、有点难度的动作,她就不想练,有时还会说“妈妈,我不想学了”之类的话,没办法,只能陪着孩子慢慢磨。
孩子一遇到困难就退缩、逃避,这让很多家长极其苦恼,因为这样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生活、学习,甚至还会影响到未来的发展。
不管是在生活上的还是学习上,家长都要适当对孩子放手。但放手一定要有过程,有计划,一点点引导,多找孩子优点,正向鼓励,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走向独立,自己勇于面对困难。
那么,对于那些依赖性较强,遇到事情总会有畏难情绪的孩子,家长又该怎么办?
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曾指出:6到12岁期间,儿童所学的最重要的课程是“体验以稳定的注意和孜孜不倦的勤奋来完成工作的乐趣”。
埃里克森劝告父母:应该鼓励孩子努力获得成功,努力完成任务,激发他们的勤奋感与竞争意识,有信心获得好成绩;还要鼓励他们尽自己最大努力与周围的人们发生联系,进行社会交往,使他们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、聪明的,任何事情都能做得很好,即使是参加赛跑,也会认为自己是跑得很快的。总之,使他们怀有一种成就感。在这个阶段,孩子其实是在经历着一个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的过程,如果孩子能够顺利地渡过这个阶段,那么就会获得学习的能力与成就感。
一旦孩子出现畏难情绪,家长应该考虑几个问题
第一,孩子的任务是不是过重,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?
第二,在孩子完成任务的过程中,自己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完成任务,还是耐心地引导孩子产生兴趣?
第三,在孩子每完成一点目标时,有没有就给予及时的反馈与鼓励?
孩子有了畏难情绪,家长应该怎么办?
1、引导孩子定义困难
孩子面对困难,左右为难的时候,其实是他们的思维卡壳了。你可以主动帮他们捋一下思路,请他们认真想一想,他们是怎么看这件事情的,思考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。
如果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,但是面对新事物、新的挑战,他有了畏难情绪,你可以请她描述她的想法,问问他:“你为什么不敢尝试呢?”孩子可能会说,“害怕做不好。”
这时候你知道原因了,就可以帮助孩子先把心结打开。面对困难,孩子退缩,或者向你寻求帮助的时候,不要立刻就帮他们解决,而是延长孩子的思考时间,有时候他们不是没有能力,而是面对困难,还没理清楚自己的感受。
2、调整任务的难易度
调整孩子练习的难度,既不要太难,让孩子无从下手;又不要太简单,能帮孩子走出“舒适区”。
给孩子布置任务的时候,首先要观察孩子,如果看到他努力过了,但就是无法达成目标,甚至都有些沮丧了,这可能就代表任务太难。这时,作为家长就该提供支持,而不是一味地让孩子经受挫折。
如果孩子实在说不出什么方法,这时家长可引导他们描述一个小目标,然后开始进行下一步,给孩子提示,把任务拆解成小步骤。
首先,帮孩子审查一下,到目前为止,她已经做了些什么,然后,帮助孩子来计划将要做什么,孩子跟着你的问题思考,同时学习按照顺序,分解成孩子可以努力完成的“小目标”。等孩子多练习几次,熟悉这个过程之后,就可以自己做计划,分解任务了。
3、鼓励孩子自己解决困难
说到这里,可能有的人会想,不是说要挫折教育吗?如果孩子每一次努力都能成功,孩子会不会缺乏韧性啊?其实不会。能把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分解成自己可以达到的小目标,才叫问题解决能力。学会先定一个小目标,这可不只是一个段子。
想要孩子愿意面对失败,也不能纠结于失败。孩子还处于价值观的形成阶段,他们不知道什么是“好”,什么是“坏”,他们主要靠观察父母的态度,来了解什么情况下他们该感到骄傲,什么情况下该感到内疚。
所以,看到孩子失败的时候,首先要摆正好态度。这时候不是去打压他们,也不是乱表扬一通。聪明的家长会问孩子这样一个魔法句子,“你还能想一个更好的方法吗?”这样就是在告诉孩子,失败不要紧,那个方法不行,就再想一个方法,把孩子的关注点放到解决问题本身来了。
静待花开,降低期许,父母要尊重孩子所做的努力,尊重孩子的劳动成果,哪怕这个结果不太完美,甚至有些糟糕。当孩子克服了畏难情绪,等于是拥有了抗挫能力,事业的成败、人生的成就,不仅取决于智商、情商,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抗挫折能力。幸福的人生也一样要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,这样在任何困难面前才能泰然处之,永远乐观。
竞思教育目前已在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重庆、杭州、宁波、南京、苏州、武汉、成都、深圳、广州、佛山、沈阳、长沙、无锡等城市开设60多家分中心,专为5-18岁青少年提供注意力训练、儿童多动症、阅读能力、学习能力、情绪管理训练等。点击领取免费的仪器测评+体验课~想了解更多儿童注意力训练信息,可以添加老师微信:jingsi209或直接电话联系:18505816209